1
30岁的时候,你不妨去观察下身边的同龄人。
如果没有意外,你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:
那些曾经活得无忧无虑的朋友,此时,一定格外窘迫与艰难。
朋友小李,就是生动的例子。
大学毕业后,他进入了亲戚家的企业做管理,工作稳定,薪水体面。
那几年,小李永远是群里最活跃的一个;周末他总是在组织聚会;朋友的婚礼上,他随的份子钱,就像他的肚腩一样膨胀。
如果没有人提醒,我可能还没有意识到,从去年开始,小李已经从群里消失。
一打听才知道,因为亲戚的公司倒闭,小李失业了。
家庭的开支无法缩减、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,小李竟然去了附近的一家工地上干活。不过短短几年,他竟然成了朋友中混得最差的人。
原来他曾经无忧无虑的生活,不过是一场提前消费,今天得加倍来偿还。
2
一直很喜欢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。昨天看杂志,偶然读到她的辞职日记。
2015年9月,张泉灵发长文宣布从央视离职,进入创投界,这年她42岁。
在辞职信里,她写道,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,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。“生命的后半段,我想,重来一次。”
选择辞职,是因为在这年年初,张泉灵天天咳血,以致医生怀疑她是肺癌。
虽然后来肺癌被排除,张泉灵却重新思考人生。她决定放下名利、放下习惯的生活方式,去再开始一次。
42岁又如何?
只要你愿意放下安逸,只要你永远拥有好奇,那么,一切皆有可能。
所以,如果你在20多岁时就选择了安逸,你30岁的人生只会更糟糕。
你只会有逛不完的菜市场,买不完的地摊货。
3
知乎上,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:
20多岁时你做什么,到40岁时才不会后悔?
有位知友这样回答:
20几岁时,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与身体。20几岁时,最应该做的是吃点苦、熬点夜。
如果方向清楚,做些能随着时间升值的事情,人只要不太笨,5年的聚焦与打磨,足以支撑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做到顶级,让你的40岁可以享受安逸。
我被这个答案深深打动。
如果问,人生哪一个阶段,最不应该无忧无虑?它无疑是20几岁。
20多岁时需要吃苦,一是因为处于人生上升期,吃苦是必然的。
再则是因为,这个时期的吃苦,投入产出效应明显,能够为未来打下提前量。
20~30岁时的安逸,是不值得留恋的。
如果你在20~30岁时,就提前享受了40岁的安逸。你40岁时,就会错失无数机会,为生活疲于奔命。
4
我坚信,在这个世界上,存在着一个“苦难定律”。
那就是:
对多数人来说,一辈子所要吃的苦,所要熬过的困难,它们的总量是恒定的,并不会因为你选择暂时的安逸,它们就会消失。
相反,你越是选择逃避,在此后,你越需要付出加倍的精力去弥补。
这个世界高歌猛进,已经没有稳定这个词。流动是我们的常态,风险是我们的历练。
这个世界上,当然还有着生活在蜜罐里的富二代,可惜,我们不是。
所以,别在20多岁时,说什么岁月静好,别在20多岁时,过得云淡风轻、与世无争。
只有那些在20多岁时对自己下狠手的人,才会在30~40岁时过得不将就。
因为,年轻时,你所有无忧无虑的生活,不过都是一场提前消费。
所有的卓然不群,都是逼出来的,所有的轻松生活,都是熬出来的。
这句话看起来空洞,却是生存的至大道理。
作者简介:王耳朵先生,新闻学硕士,青年作家,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,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,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超过千万。(本文已由作者授权推荐,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)
(来源:红网微信公众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