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东县委两新工委坚持三个“强化”,突出增强两新组织的组织力、凝聚力、服务力,以高质量两新党建助推衡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强化支部建设,增强组织力。一是两新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有力。严格按照“应建尽建、有效覆盖”的总要求,建立攻坚台账,落实攻坚责任、实施挂图作战,“两个覆盖”质效不断提升。2022年全县新建两新党组织112个,新纳入组织覆盖范围的两新组织259家,党的组织覆盖率达90%,选派210名机关、乡镇干部挂任两新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,党的工作覆盖率实现100%。党组织总数、覆盖率和年净增数均排在全市第一方阵。二是新业态、新领域支部创建有序。按“成熟一个,创建一个”的原则,先后新成立县工商联商会协会党委和县文旅广体社会组织党委2个行业党委,新组建全县首家互联网企业党支部和全市首家快递物流企业党支部,依托园区企业党委、网点站点和乡镇社区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,实现“哪里有党员,哪里就有党组织覆盖”的目标。三是两新党建“标杆引领”计划有效。全面开展市、县两级两新党建标杆党组织“1+1”结对帮带行动,组织3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进行现场结对,开展各类共建活动65次。宣传推广标杆党组织经验,通过中央、省、市、县级主流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一批两新党建工作典型,国家级媒体上稿2篇,省级媒体上稿25篇,市级媒体上稿32篇,用活用好标杆,示范带动全县两新党建全面进步、全面过硬。
强化教育管理,增强凝聚力。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。坚持和推动落实每月政治学习提示单制度,全面提升两新党员政治素养。持续有计划、分层次落实党员全员轮训,举办党的理论专题学习培训3次,轮训360余人次,组织两新领域基层党组织微宣讲80余次,以“一课一片一实践”活动为抓手,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两新领域入脑入心、落地生根。二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。举办两新党建业务培训班6期,培训780余人次;举办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示范培训班,分别培训81人次和33人次,全面提升两新党务业务水平和党员综合素质。及时更新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,推动“口袋党员”“隐形党员”及时转入组织关系。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,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。为2名老党员颁发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,对29名困难党员、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。三是强化新业态、新就业群体党建。着力加强园区重点区域,互联网、文化创意、快递物流、新型消费等重点行业党建,落实线上学习、联系群众、诉求表达、关心激励等制度,探索产业“党建联盟”,推动产学研、上下游、大中小企业开展联建共建活动16次,实现新业态、新就业群体抱团发展,互利共赢。
强化党建引领,增强服务力。一是深入推进“党建引领、助力百企”行动。坚持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点、党建指导员驻点、政企结对共建机制,推进实施“一企一策”服务,走访企业24次,征集意见建议92条,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2个。开展村企联建引人才、便民办税春风行动、法律惠企服务、防艾知识进企业、项目质量安全服务等活动,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。二是深入开展“百企联百村、民营联民心”活动。选派18家民营企业、商会与乡村振兴重点村进行结对共建,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人才、资金、信息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,鼓励帮扶企业通过投资兴业、村企合作、技术指导、人才支持、就业帮扶、捐资捐物等方式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助力乡村振兴。衡东安邦新农业科技公司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,做好科技服务,在全县17个乡镇设立了15个服务中心,流转土地3万余亩,生产粮食1.57万吨,培养新型家庭农场主400多名。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与4个乡镇16个村建立了村企党支部联建,发展8家合作社,8000多农户种植黄贡椒,促进农户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。衡东新阳村镇银行以“党建+”引领业务发展,积极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,开展“一村一阵地”等金融普惠活动,共发放农户737户,贷款2.58亿元。三是深入探索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。引导30余个社会组织采取党建结对共建、政企合作、签约服务、协同共治、志愿服务等方式,共开展32场服务基层治理活动,服务群众4530余人。组织发动两新组织发挥自身优势,主动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投身常态化疫情防控、平安企业创建等重点工作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,组织开展轮值党建活动18期,参加党员群众270余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