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山县:打造湘鄂渝边区人才高地

文章来源: 红星网  时间: 2025-05-20 19:08

近年来,龙山县立足地域特征和区位比较优势,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,以识才的慧眼、爱才的诚意、用才的胆识、容才的雅量、聚才的良方,推动县域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,努力打造湘鄂渝边区人才高地。

抓实“人才强县”战略,提升人才首位硬核支撑。人才能不能引得来、留得下、用得好,往往取决于一个地方发展“格局”的大小。龙山县坚持“一把手”抓“第一资源”,把人才作为当下城市竞争、区域竞争的新领域新重点,全力打赢“人才争夺战”。深化政策高位抓。树牢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理念,从人才发展“引育留用”全链条出发,着力建强各类聚才育才平台,在政策、资金、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谋划布局,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人才工作集聚。立足人才工作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,系统总结经验、改进不足,与时俱进优化“人才强县”战略,强化顶层设计,加大推进力度。强化力量专班抓。坚持县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,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,统筹县直有关职能部门,加大乡镇(街道)属地保障力度,构建起县委强化领导抓、组织部门协调联动抓、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抓的工作格局。充实县级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力量,配齐配强人才服务专员,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,推动人才工作规范精细、扎实高效。优化服务用心抓。健全引进人才后续跟踪服务管理办法,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构建人才服务“问题收集—点对点交办—综合评估—验收销号”闭环机制。创新成立人才发展基金,用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,落实人才健康疗养、子女教育、交通出行等措施,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失预警机制。做好“龙山英才”评选,开设“人才风采展”专题宣传栏,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。

抓好人才区域协作,叠加释放“龙凤人才+”效能。龙山县与湖北来凤县一河相隔,数桥相连。龙山县立足与来凤县“山同脉、水同源、民同俗、人同宗”的独特区位,持续深化龙凤人才跨省协作,打造人才区域协作新样板,推动一路向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。“一盘棋”统筹同推进。发挥龙凤人才区域协作专班作用,联动教育、卫健、人社、农业等职能部门,深化“目标统一、同向发力、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统筹规划、分类实施”协作共识,做实事务共商、信息共享、资源共用等“三大机制”和人才市场互融、党政人才共育、教育人才共育、卫生人才共育、农村实用人才共育、文旅人才共育、科技人才共育、人才服务一体等“八项工程”。“一条链”铺开同引进。按照分类一致、标准一致、要求一致的原则,共同开展人才资源摸底,互认各类技能人才,共建“龙凤人才专家库”,实现人才总量叠加、效能倍增。互通人才需求目录,盘活机动人才编制,畅通人才互引“绿色通道”,高标准举办“人才夜市”,促进各类人才高效有序流动。发挥“曾志梅名师工作室”、“郝亚明博士中医工作室”、“吴德军名医工作室”、“叶丽萍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等集聚人才作用,吸引两县人才共同开展课题研究、技术攻关。“一张网”搭台同培育。持续深化两县协作,发挥好“龙凤人才卡”、“龙凤百名商家服务人才联盟”、“龙凤科技专家人才”、“龙凤专家人才工作室”、“龙凤产才融合示范基地”、“龙凤人才活动周”等作用,强化规划同步、政策互鉴、制度链接、服务贯通,着力破除行政体制界限和工作机制障碍,寻求人才政策、人才评价、人才环境等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
抓优人才对口协作,双向激发“飞地人才+”活力。自1994年起,长沙市开始对口帮扶龙山县。龙山县巩固深化30年来的协作成果,构建起以党政干部人才为主体、以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为两翼的人才对口协作格局,推动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。干部人才双向挂职。聚焦城市规划、园区建设、产业发展、财税金融等领域,建立“岗位需求+干部专长”双向匹配机制,择优选派政治过硬、作风扎实、专业对口的干部到长沙市及各区县园区、经济部门挂职锻炼。承接服务好长沙市选派的帮扶工作队,深化乡镇结对、学校结对、医院结对等结对帮扶模式,促进县域经济发展、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。培训资源双向共享。依托长沙市优质培训资源,有计划地选派表现优秀、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到长沙市及各区县党校培训,分批次组织县委党校教师到长沙市各党校进行学习交流。升级打造龙山县委党校、龙山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,争取长沙市各党校培训班学员到龙山县开展党性锻炼。“飞地经济”双向共促。锚定“农产品加工转化主导型”县域经济定位,聚焦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、农村实用性人才等薄弱环节,围绕“长沙企业+龙山资源、长沙科创+龙山制造、长沙总部+龙山基地、长沙市场+龙山产品”等“飞地”模式,深化与长沙市各类院校、科研机构、优质企业、专家团队的产学研合作,着力把龙山县打造成为承接长沙市产业转移、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基地,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1

主办单位: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
技术支持: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
ICP备案号:湘ICP备17016663号-1

欢迎您访问红星网
您是第 位来访者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