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禾县行廊镇聚焦党员教育培训“全覆盖、精准化、实效性”目标,创新构建“三维联动”工作模式,结合“云端+指尖+田间”“课堂+实践+服务”等方式,将党员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、优化治理效能的内生动力,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。
三讲铸魂,营造“支部课堂”新生态。支部书记“头雁领讲”,筑牢理论根基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全镇38个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采取“原文领学+案例解析+实践规划”模式,每月开展“书记讲堂”。如行廊镇新屋场村党总支书记围绕“党建带共建”主题,分享工作思路,带动党员群众在各项实际工作上取得实效,新屋场村连续四年被评为县“捐资助学先进单位”。通过“书记讲给党员听、书记带着党员干”,形成“领学-研学-践学”良性循环。联点领导“下沉精讲”,破解发展难题。建立“领导班子成员包联党支部”制度,15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-3个党支部,每两个月深入联系点开展“专题党课+调研指导”。联点领导结合基层实际,以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工作为切口,作专题指导。如行廊镇乐塘村围绕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”主题,剖析邻里建房矛盾化解案例,指导党支部建立“党员中心户+邻长”治理模式,有效化解信访积案。2024年,联点领导累计授课40余场,协调解决实际问题68个。党员群众“党课轮讲”,激发基层活力。推行“党员微党课轮讲制”,制定年度轮讲计划,组织普通党员、先锋模范、致富能手走上讲台,用“乡音土话”讲理论、谈体会、传技术。如90后党支部书记王繁菲讲集体经济发展,带领党员干部将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;致富能手肖青分享“家庭农场创办”,为群众讲“致富经”。通过“轮讲制”,变“被动听”为“主动讲”,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微党课120余场,收集“金点子”35条,将理论变成乡村振兴的实效。
三点发力,搭建“数字赋能”新阵地。打造“智慧党建”讲堂,整合“远程教育终端站点+视频会议系统”资源,构建“1+N”智慧教育矩阵。在16个行政村设立视频教学点,配备高清显示屏、直播设备和远程教育终端,实现“主会场+分会场”实时连线、“线上直播+线下点播”同步推进,将镇政府“旧礼堂”升级为“智慧大讲堂”。2024年以来,累计开展线上党课直播5场、知识大讲堂8期,覆盖党员群众13000余人次,2025年党员冬春训,通过“线上直播+课件推送”模式,直播间观看人数超1万人。开发“本土特色”资源,深挖本土红色资源,修缮育英堂、铜梁桥,打造红色教育基地。同时,聚焦产业发展需求,挖掘本地“土专家”资源,建立“产业振兴智库”,各支部邀请“专家”传授养殖、种植技术,带动300余户农户学习新技术。创新“互动共享”模式,优化管理模式,为流动党员建立专属微信群,指定专人担任“辅导员”,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并推送学习资料、收集意见建议。2024年,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党员关于人居环境整治、产业发展等建议47条,转化为实际举措19项,实现“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”的良性循环。
三建聚能,构建“学用转化”新机制。示范带建,打造“标杆支部”。按照“抓点成线、连线成面”思路,重点培育新屋场村、新队村等6个“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”主题党日示范党支部,通过“硬件升级+软件规范+活动创新”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经验。示范党支部定期举办“开放日”活动,组织其他支部党员现场观摩学习。如双珠村党支部创新“红色电影课堂”,每月组织党员观看《长津湖》《零容忍》等影片,结合“观影分享会”开展党性教育。2024年,示范党支部带动全镇38个支部优化活动流程、创新活动形式,党员参与率提升至92%。实践联建,深化“区域协同”。根据区位相邻、产业相近原则,推动支部间开展“跨村联建”实践活动。行廊村与行市村联合开展“夜间治安巡逻+商户联防”,组建“红袖章”志愿服务队,累计巡逻120余次,调解纠纷15起,镇区夜间盗窃案件同比下降60%;乐塘村与肖家村开展“人居环境共治+交通顽瘴痼疾整治”,组织党员联合清理街道垃圾2吨,设置交通安全劝导点3个。通过实践联建,打破村域壁垒,形成“资源共享、难题共解、发展共促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镇村共建,强化“资源整合”。依托“智慧大讲堂”和各村视频教学点,开展“红色电影课堂+警示教育片展播”活动,2024年累计播放影片30余部,覆盖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。镇干部常态化下沉,组织党员开展“破冰铲雪保畅通”“春耕备耕送技术”“矛盾纠纷大调解”等实践活动200余场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,充分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