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永州市零陵区创新实施农村党员教育铸魂赋能增效“三大工程”,把“人才兴农”摆在突出位置,以“村播带货”为突破口,深挖乡土人才潜力、培育电商新生力量,让田间地头的“土专家”变身直播间里的“新农人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
广纳贤才,聚乡土人才“播动活力”
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“源头活水”。零陵区多渠道“寻人”、多维度“聚才”,让本土能人、返乡青年等“千里马”竞相奔腾。
精准摸排,网罗本土“好苗子”。创新推出“一村一品一主播”计划,从全区“乡土人才信息库”里“按图索骥”,重点筛选直播大V、种养能手、返乡创业者等群体,详细登记他们的技能特长与带货潜力。如今,已挖掘出活跃在抖音、淘宝、微信等平台的直播运营人才200余人,为村播带货筑牢了“人才地基”。
组团搭队,当好直播“领头雁”。整合16个乡镇(街道)的党员干部、民营企业家、自媒体人等资源,联合电商专业学生组建“村播战队”。9名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、10名乡镇长(主任)率先“触网”,走进直播间当起“带货书记”“推荐主任”;跟着学的党员干部、村党组织书记也纷纷变身“产品代言人”,种养大户更是凭着“接地气”的讲解成了“网红主播”,形成“头雁领航、群雁齐飞”的热闹局面。
水口山镇党委书记出镜化身好物“推荐官”。
以赛练兵,搭建成长“大舞台”。举办全区首届乡村振兴直播带货大赛,采用“干部领、能人带、新手跟”的梯队模式,让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从“不敢播”到“爱上播”,实实在在练出了带货本领。16天里连开32场直播,不仅培育出102名新主播,更创下观看超100万人次、点赞破700万、曝光农特产品350余万次、销售额超100万元的亮眼成绩。
精准赋能,教田间高手“玩转直播”
针对乡土人才“懂种养殖却不懂直播、有好产品却不会卖”的短板,零陵区“靶向补课”“实战练兵”,帮大家补上“带货技能课”。
分层培训,破解“直播难”瓶颈。聚焦“理论+实战”双提升,开设3期“主播培育提升班”,邀请业内专家手把手教直播话术、平台规则、短视频剪辑、互动引流等“硬技能”,还现场组织“试播演练”。通过“案例拆解+当场纠错+经验分享”的模式,200余名乡土人才成功突破“不敢开口、不会互动”的难题,从“直播小白”蜕变成能独立带货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举办2025年零陵区“一村一品一主播”技能培训班。
校企联动,共享“智囊团”资源。搭起“企业+学校+人才”的合作桥梁,依托区内电商龙头企业和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的优势,推行“农产品基地+学校+企业+市场+互联网”的运营模式。电商专业师生一对一指导乡土人才,从选品、包装到直播流程设计全程帮扶,构建起“学、训、用、推”一体化培育体系,让教学内容更贴实际、更有用。
实景直播,练出“过得硬”实力。把“零陵村播”实践创新基地搬到果园、古村、景点里,让直播间“见物见景见文化”。渡船上的“移动直播间”360度展现“香零烟雨”美景,种植户拿着刚摘的果子“现吃现卖”,非遗传承人用乡音讲手艺故事——这种沉浸式直播不仅让观众看得过瘾,更让学员在“边学边播、播完就卖”中快速成长,直播吸引力和转化率节节攀升。
搭建平台,让人才效能“播富乡村”
零陵区以“村播带货”为纽带,推动“培育一个人才、带活一个产业、富裕一方百姓”,让人才红利实实在在惠及乡亲。
以赛育才,挖出“土味网红”。首届直播带货大赛成了乡土人才的“星光舞台”。水口山镇的李平荣边唱零陵渔鼓边卖农货,成了网友喜爱的“非遗主播”;大庆坪乡的邓远镇凭着对本地产品的熟稔,单场直播卖出9万元货物,成了当地的“带货明星”。一批“从田间走出来的网红”被发掘,为乡村带来了新活力。
以才兴产,带火“零陵好货”。乡土人才的“接地气”直播,让水口山鲜牛肉、梳子铺三华李等30余款农特产品火遍全网;还带动菱角塘乳鸽、黄田铺茶油开发出20余种深加工产品,附加值提升30%以上。就连珠山乐塘皮鼓、火湘桥竹席等非遗手工艺品,也借着直播打开了销路,既守住了老手艺,又让村民靠手艺多赚了钱。“零陵伴手礼”融入古城文化,水晶巷酱板鸭成了“可带走的潇湘故事”。
以产聚才,筑牢“留才根基”。依托“零陵村播”实践创新基地,打造集产品展示、主播培训、直播实操于一体的综合平台,16个乡镇(街道)还盘活历史古迹、产业园区等资源,为人才提供常态化直播场地。同时,完善冷链物流、品牌包装等配套设施,解决“货卖出去难、存不好”的问题。如今,越来越多人才“留得住、干得好”,形成“直播助农—产业壮大—人才集聚”的良性循环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长效支撑。
如今,零陵正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、抓实人才培养、完善冷链物流、优化直播生态,让更多乡村好物乘“云”而上。这方寸屏幕间,不仅播出生机与希望,更擘画出零陵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