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宁远县聚焦银发人才作用发挥,以老科协、关工委、老干部大学为重要抓手,通过建强队伍、创新载体、优化服务,让广大离退休干部及老同志在基层服务、青少年成长、精神文明建设一线发光发热,奏响了老有所为、余热生辉的“银龄强音”。
激活老科协,银龄助农赋新能
始终将老科协作为老干部发挥专业优势的“核心阵地”,推动老科协工作与基层发展需求深度融合,让科技服务扎根田间地头、惠及千家万户。在百岁健康示范创建工作中,老科协以“六个结合”“五个融合”工作模式为牵引,助力宁远县成功获评“百岁健康示范创建先进县”,县老科协荣获“湖南省百岁健康示范创建工作一等奖”。为精准服务基层发展需求,精选45名经验丰富、专业过硬的老同志组建老科协科普专家团,按领域分设生态环保、农业农村、健康与卫生、科技、教育5个科普分队。各分队秉持“送技术、解难题、促发展”理念,常态化深入乡村、田间、产业基地开展服务,通过专题讲座、现场指导、技术培训等形式,为农民群众传授种养实用技术、推广农业新品种,手把手解答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,累计培训新型农业科技骨干1000余人次,有效破解基层群众“技术缺、思路窄”的难题,县老科协科普专家团荣获“全省优秀老党员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”,会长邓丽华凭借突出贡献,荣获“中国老科协奖”,获评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。依托省、市、县三级老科协联动机制,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,让科技成果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地上”。老党员鲁茂祥扎根基地、潜心研发,成功攻克高粱制种技术难题,将亩产从300公斤提升至750公斤,该项技术不仅荣获“全省科技创新金奖”,鲁茂祥本人也荣获“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银发人才”的创新活力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,带动周边78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,成为科技助农、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。
深耕关工委,银龄护苗伴成长
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深耕关工委组织建设,构建“党建带关建、关建促党建”工作格局,全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“防护网”、搭建“成长梯”。通过健全组织体系、配强工作力量,全县已建立关工委组织554个,实现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学校全覆盖;精心打造“儿童之家”132个,省、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2个,形成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关爱服务网络,让每一名青少年都能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。县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“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”,常态化开展“红色教育进校园”“法治宣讲护成长”“困境儿童帮扶”等活动,组织老党员、老教师走进校园,讲述革命故事、传承红色基因,受益学生近2万人次。联合政法、教育等部门开展法治讲座,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知识,帮助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;针对困境儿童、留守儿童,建立“一对一”帮扶机制,协调社会力量解决生活困难、学业难题,累计帮扶困难学生1000余人。扎实有效的工作让宁远县关工委赢得社会广泛认可,荣获“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,常务副主任乐才明获评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”。
提质老干部大学,银龄传声扬正气
宁远县老干部大学既是老同志“求知、交友、奉献”的精神家园,更是传播党的声音、弘扬正能量的“重要窗口”。立足“学乐康为”的办学方针,不断创新教学模式、优化专业设置、丰富活动载体,围绕老同志需求,合理设置舞蹈、音乐、京剧、葫芦丝、书法、太极健身等6个专业,让老同志在学习中充实生活、提升素养。同时,积极搭建实践平台,成立舞蹈队、合唱队、朗诵队等13个文艺团(队),鼓励老同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、讲述宁远故事。文艺团(队)先后创作《田间欢歌》《点赞祖国七十年》《抗疫三句半》《赞宁远英雄》等40余个优秀节目,开展文艺义演1900多场,足迹遍布城乡社区、学校、敬老院,其中舞蹈《红红的灯笼舞起来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,展现了宁远老同志的风采,被评为“全省示范老干部大学”,成为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“生力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