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动能,青年人才更是激活创新创造的“源头活水”。近年来,泸溪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,聚焦青年人才“引、育、留”关键环节,创新念好“情、践、暖”三字诀,通过情感联结聚才、实践锻炼育才、暖心服务留才,构建起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,为沅水流域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
念好“情”字诀,筑牢“引才”根基
讲好创业故事,激发返乡动力。“创业不必去远方,家乡就是好地方。”今年以来,团县委精心策划“泸溪返乡青年创业故事”系列报道,深入挖掘种植养殖、电子商务等领域9位青年创业者的奋斗历程,其中既有运用新技术带动农户增收的“新农人”,也有通过直播带货将葡萄、茶油销往全国的“电商达人”,用心用情讲好泸溪青年的创业故事,营造县域青年良好创业氛围。推荐6名返乡创业青年参加省、州比赛,并获得帮扶资金32万元,周云、周韩等9位青年的创业故事,成为感召青年回归的“活教材”。
搭建情感桥梁,拓宽引才渠道。积极开展“返乡学子看家乡”活动,组织200余名返乡大学生走进重点企业、产业园区、美丽乡村示范点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,让青年人才直观感受家乡发展活力,培养返乡学子家乡情怀。同时,以“湘商回归·返乡创业”“校友回湘·湘智兴湘”等工作为契机,积极筹建广州等外地泸溪商会、泸溪大学生“青鹰驿站”等泸溪在外人才联络站,加强与县域在外优秀人才联系对接,回引380余名“湘商回归”企业家、278名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。
厚植本土情怀,强化人才储备。成立泸溪青年联合会,成员遍布县内10个界别,涵盖100名泸溪优秀青年,定期开展青年创业分享会、技能培训讲座等活动,激发青年人才创业热情,提升青年人才技能水平。实施“雏雁孵壮工程”,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、医学生、特岗生等本土化青年人才325名,其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8名、水利特岗生2名,农技特岗生5名、公费师范生35名、乡村医生12名,为基层教育医疗事业储备“永久牌”青年力量。设立人才引进周转编制,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,先后招考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77名,储备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青年人才。
念好“践”字诀,搭建“育才”平台
思想教育“领航”,强化政治引领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,加强青年人才思想理论教育,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组织举办全会精神宣讲会、“青马工程”培训班、青年人才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,用青年们喜爱的方式传播党的理论,坚定团员青年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的信念。此外,坚持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用好“泸溪青年”微信公众号,通过线上领学,打造“指尖课堂”,定期推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解读,确保青年人才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。
见习实践“赋能”,引入智力资源。主动对接县直39家机关事业单位,三年间提供见习岗位129个,为200余名泸溪籍高校学子提供政务实习、企业实践机会,80余名实习生通过实践明确职业规划,其中16人毕业后选择回乡就业。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地方项目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、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,近三年来,累计招录西部计划志愿者32名,对接11所省内外高校1000余名青年来县服务留守儿童1万余人次,开展“暖冬行动”“旅发大会”、音乐节等志愿服务活动40场次。湘潭大学、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高校团队深入乡镇调研,形成非遗保护、生态治理等15份实践报告,为县域发展提供“青年智慧”。
多元平台“提能”,激活成长潜力。深入实施“导师帮带”“青蓝工程”等青年人才培养机制,鼓励高层次专家与本土青年人才建立师徒带培关系,加速县域青年人才成长。选派 14名县直单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乡镇任职、76 名优秀青年人才到株洲等发达地区交流挂职,选送 168 名医疗卫生人才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深造。青年人才滕静蓉在“第二届金针杯”中国传统工艺刺绣大赛中荣获全国第二名,并获得2024年度“湖湘青年英才”10万元创业资金扶持。
念好“暖”字诀,优化“留才”生态
生活保障“破难题”。出台《泸溪县“乡村育才聚才行动”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,将500万元县本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,落实引进人才安家费、服务期满一次性生活补助、高学历村干部补助、县级非遗传承人补贴等各类人才政策待遇及科技专家团、青年人才培育、民营企业人才职称专场评审等人才工作经费。实施人才“安居工程”,落实人才住房170余套,解决人才工作生活难题80多个。设立人才“帮代办中心”,搭建人才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,提供安居保障、子女入学、家属就业、医疗健康等一站式服务,打造“近悦远来”的良好人才生态
事业发展“搭阶梯”。选派青年人才参与“科技专家服务团”,开展技术指导、义诊服务,其中青年医疗团队在柔性引进专家的带领下,推动县人民医院骨科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创建省州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24家、示范(研训)基地48个、专家人才工作站(室)27个,培育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2个,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。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民营企业人才职称专场评审,27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获评工程技术专业初中级职称(其中6人破格获评中级职称),畅通青年人才职称晋级通道。
多样活动“促交流”。围绕婚恋交友、放松身心、提升技能等青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,在“520”“七夕”等重要节点,积极开展婚恋交友、交流联谊等活动3场,累计吸引单身青年人才300余人次参与,成功牵手11对,有效增强青年人才的归属感。持续做优“青年夜校”服务品牌,围绕养生保健、陶艺制作、手工DIY、气排球运动、非遗挑花、茶艺文化等领域开设课程15期,覆盖青年300余人次,在丰富青年“夜生活”的同时,助力其提升综合素质、培养健康兴趣爱好,切实增强广大青年的幸福感与获得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