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、组织功能、组织力量,既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,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加强,不断提高威信、提升影响。”2022年以来,湖南省委组织部紧紧围绕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”的战略部署,深化拓展“田间课堂”活动,着力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,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群众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一
抓需求、强赋能,聚焦产业发展。湖南是农业大省,自古被誉为“九州粮仓”、“鱼米之乡”,是全国“米袋子”、“菜篮子”、“油罐子”、“果盘子”的重要阵地。农业产业发展,人才支撑是关键,必须培育造就更多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乡土人才、“新农人”。为此,我们坚持实地走访、集中座谈、网络问卷,开展培训需求调研。面向农村党员、致富带头人、农村生产经营人才,了解培训内容、培训方式、培训师资、培训时间等需求意愿。面向基层党组织,了解产业发展、集体经济壮大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、高素质农民培养等发展难题。借力科研优势,从40余所科研院校、17个省级涉农学会协会、170余名产业带头人中遴选授课老师,形成专家学者讲理论、行业部门讲政策、基层骨干讲实操、先进典型讲经验的师资体系、教学体系。开展“田间课堂”活动效果问卷调查,跟踪培训成果,动态调整师资力量,推动成果转化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建机制、创载体,推动服务基层。制定“田间课堂”活动标准化手册,选择有产业发展规模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活动,课堂教学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、农家院落、文化广场,现场教学安排在种植养殖基地、生产车间、田间地头,组织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合作社负责人、致富带头人、种植养殖户、本土大学生、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参加。推动培训课程由“配餐制”向“点餐制”转变,培训方式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情景模拟、田间实操和课堂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方式转变,培训更注重针对性实效性。制作视频课件在“红星网”远程教育专栏推送,取消“学分制”,总播放达730余万人次。
聚人心、抓融合,促进文化振兴。打破“田间课堂”培养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的思维定式,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开展乡村旅游、文化旅游、红色旅游专题培训,组织湘西苗绣、土家织锦、渣江米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产业培训,以文化人、以文聚人,让记得住的乡愁、记得住的文化符号、记得住的“情感密码”,推动劳动技能培训向文化情感、文化品牌转型升级,着力解决乡村振兴“后续无人”问题,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“田间课堂”,来到乡村就业创业、建功立业。
搭平台、立品牌,提升传播质效。坚持边探索边实践、边总结边提升,一步一个脚印、一年一级台阶。面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,组织制作鲜活生动、情景交融的短视频,注重展现“新农人”新风采、新农村新景象、新农业新质效,推动多屏发力、矩阵传播,增强“田间课堂”的传播力影响力。
二
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是“田间课堂”活动的价值所在。持续抓好“田间课堂”活动,需要提高站位、系统部署、统筹资源、久久为功。
“小循环”彰显“大功能”。党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“人”的工作,我们突出“田间课堂”活动的政治功能,坚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组织力量转化为发展动力、党建效果转化为发展成果,不搞坐而论道、纸上谈兵、隔空指挥,而是力量下沉、直奔一线、亲自操盘,从项目谋划、需求调研,到联系师资、现场调度,再到课程拍摄、新闻宣传,都全盘统筹、亲力亲为、一抓到底,确保活动的高标准高质量,让“田间课堂”活动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民心工程、帮助基层发展的实事样板、锻造乡村人才的“火热熔炉”。
“小领域”赋能“大产业”。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起点要高、谋划要深、落地要实。“田间课堂”活动只有紧紧围绕主题,规范工作流程、完善工作机制、找准工作重点、创新工作载体,从细分领域、细分行业、细分市场入手,贴近基层需求讲深、讲透、讲实,才能为产业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提供持久的力量支持。要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,也做为后人作铺垫、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好事。
“小切口”服务“大民生”。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,必须创新活动载体,找准落地项目。“田间课堂”活动作为一个“小切口”,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进行教学培训,传播农业科学知识,传授先进种养技术,培育文明乡风民风;通过互联网的有效传播,提振党建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力,有效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;发展了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,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,真正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、日子好起来、生活富起来,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“小舞台”造就“大作为”。“田间课堂”活动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一项工作抓手,没有经验可循、没有样板可学,唯有躬身实践、深耕细作、埋头工作,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,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、干部、群众的欢迎。实践证明,责任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。无论什么部门、什么岗位,无论舞台大小,只要坚持实事细做、难事敢做,都可以有大作为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、增光添彩。
(作者: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胡亮)